CBAP 认证是由国际商业分析协会(IIBA)推出的商业分析专业人士认证。CBAP 认证旨在评估个人在业务分析领域的知识、技能和实践能力,是全球公认的业务分析专业人士的权威认证。
- 中文名CBAP业务分析师认证
- 英文名Certified Business Analysis Professional
- 英文简称CBAP
- 颁证机构IIBA(国际商业分析协会)
- 证书类别业务分析,需求分析,商业分析,BA
- 同类认证PMI-PBA

小艾老师这俩月几乎天天靠平台补贴喝奶茶,算下来一杯才花几块钱,比自己冲速溶咖啡都便宜。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,一边薅着羊毛一边偷着乐:这三家平台(美团、京东、淘宝)天天撒钱,多好啊,_好能一直这么补贴下去……
但冷静下来想想,这场外卖大战都打了有4个多月了吧,每天真金白银往外送,平台就不心疼?为啥停不下来?这便宜到底能占多久……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用BA的思维来给大家分析分析。
普通人看外卖大战,只看到 “谁补贴多”、“谁订单量高”;但用 BA(商业分析)的视角,你看到的就是背后的干系人博弈、真实需求以及其行为逻辑。这就是为什么小艾老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学点 BA的原因—— 它总能帮你从乱麻中理出一条主线,让你不被表象所迷惑。
1、外卖大战为什么停不下来?
——用BA的 “干系人需求法” 一拆就懂
普通人会说:“因为大家都想抢市场啊。” 但 BA 会追问:不同平台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?他们 “怕的” 或 “想要的” ,才是关键。
- 美团的核心需求:不只是 “保住外卖”,而是 “用闪购抢电商蛋糕”。
外卖只是美团的 “基础盘”,它真正怕的是 “困在餐饮赛道”—— 毕竟电商市场比外卖大 10 倍。所以美团必须通过 “30 分钟送达” 的闪购,让用户养成 “买东西上美团” 的习惯,这才是它死磕的核心动机。 - 京东的核心需求:不是 “要赚外卖的钱”,而是 “守住‘快’的电商招牌”。
京东_担心的是:如果用户觉得 “买 3C 数码、家电,美团闪购比京东更快”,那它几十年攒下的 “物流优势” 就废了。所以京东做外卖,本质是用 “进攻” 代替 “防守”,只要用户还认 “京东 = 快”,就不算输。 - 淘宝的核心需求:不是 “外卖赚钱”,而是 “用高频订单拉活淘宝 App”。
淘宝的焦虑是 “用户打开次数越来越少”。BA 会告诉你:高频需求(比如外卖)能带动低频需求(比如买衣服)。所以淘宝砸钱做闪购,是想让用户 “点外卖时顺便逛淘宝”,这才是它的真实意图。
如果只看 “补贴多少”,你永远理解不了 “为什么京东宁愿亏着钱也要干”。但抓住 “干系人的核心需求”,就像找到了钥匙 —— 所有行为瞬间合理了。
PS:很多人以为这场外卖大战始于京东开始做外卖业务,小艾老师_初也是这么以为的,但研究之后发现,原来是美团不断扩张的闪购业务和小象超市,在抢电商领域的市场,京东算是防守反击(美团闪购比京东配送还快,这怎么能忍?),用了以攻代守的策略,强行进入外卖领域……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。
2、京东、美团、淘宝,到底在争什么?
——用BA的 “需求分层法” 看穿表面动作
普通人看到的是 “都在抢外卖订单”,但 BA 会把 “需求” 拆成 “表面动作” 和 “深层目标”,一眼看穿差异:
平台 | 表面动作 (显性) | BA 视角下的深层目标 (隐性) | 支撑目标的核心能力 (BA 关注的 “资源匹配”) |
京东 | 外卖补贴、晚到免单 | 守住 “3C 数码 / 家电即时配送” 的优势 | 京东到家的本地商户资源、自营物流的口碑 |
美团 | 强化闪购、扩大配送品类 | 从 “送吃的” 变成 “送一切”,取代部分电商需求 | 600 万骑手的本地配送网络(效率_高) |
淘宝 | 淘宝 App 加 “闪购” 入口 | 用外卖高频需求提高用户打开率,带动电商成交 | 8 亿淘宝用户的流量基础、全品类商品供给 |
不学 BA,你可能觉得 “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”;学了 BA,你会发现每个平台的目标完全不同,发力点也必然不一样 —— 这就是 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 的能力。
3、天天补贴真的不亏吗?
——用BA的 “价值-成本分析法” 来算笔账
普通人只算 “今天补了多少钱”,但 BA 会算 “这笔补贴能带来多少长期价值”:
- 对京东来说:补贴是 “防守费”。如果因为外卖让用户觉得 “京东还是_快的”,哪怕一年补 300 亿,只要电商主业多赚 500 亿,这笔账就划算。BA 会问:短期成本是否能换来核心竞争力的存续?
- 对淘宝来说:补贴是 “流量费”。用户多打开一次淘宝,就多一次买衣服、化妆品的可能。数据显示,开通闪购后淘宝用户日均打开次数提高 17%,带来的电商成交增量早已覆盖补贴成本。BA 会算:隐性收益是否超过显性成本?
- 对美团来说:补贴是 “基建费”。现在投钱养骑手、扩品类,是为了让闪购从 “应急需求” 变成 “日常习惯”。一旦用户养成 “买啥都上美团闪购” 的习惯,未来的利润空间远超现在的补贴。BA 会想:现在的投入是否在构建护城河?
不学 BA,你会被 “一天亏 1 亿” 的表面数字吓到;学了 BA,你会知道 “成本” 和 “亏损” 是两码事 —— 只要能换来更值钱的东西,短期投入就不是亏。都补贴4个多月了,还在继续,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……
4、外卖大战还会持续多久?
——用 BA 的 “关键因素法” 预判趋势
普通人会猜 “可能再打半年”,但 BA 会找 “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”:
- 核心需求是否被满足:如果京东守住了 “快” 的招牌,淘宝提高了用户打开率,美团闪购订单量达标,他们可能会减少补贴;反之,会继续砸钱。
- 关键资源是否撑得住:京东的骑手运力、淘宝的本地商户资源、美团的补贴资金,哪一方先扛不住,哪一方就会先收手。
- 外部约束是否收紧:如果监管出手限制 “低价倾销”,或者商家、骑手抗议增多,补贴力度可能被迫降低。
不学 BA,你只能 “瞎猜”;学了 BA,你会知道 “趋势由哪些关键因素决定”,甚至能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调整判断 —— 这就是 “理性预测” 而非 “感觉判断”。
为什么每个人都该学点 BA?
外卖大战只是一个例子。生活中,你买东西时会被 “促销” 迷惑,工作时会搞不清 “领导真正要什么”,做选择时会纠结 “到底选 A 还是 B”—— 这些本质上都是 “看不清干系人、摸不透真实需求”的缘故。
BA 教你的,就是一套 “拆解问题的工具”:先找清楚 “谁是关键人”,再挖明白 “他们真正想要什么”,_后分析 “他们会怎么行动”。学会了这套方法,你看任何事都能少走弯路,不被表面信息带偏。
就像看懂外卖大战,不是为了知道 “谁会赢”,而是为了明白:所有复杂现象背后,都有清晰的需求和逻辑 —— 而 BA,就是帮你找到它们的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