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,让学员迅速体验基于功能点的计划、控制与度量的完整过程。
本课程会涉及到以下几种不同角色,并获取相应收益:
简单介绍课程目标、功能点的背景知识等等。
学员尽量按实际团队或业务领域分为4~5个小组,每组有自己的需求(实际产品需求,供拆分功能点练习使用)。
本章节将使用讲师的“QUML三层需求结构”的简化版本,在极短的时间内,即可将Word或类似文字文档拆分为三层,且第二层和第三层可直接用于计算功能点。所以尽管这个章节时间很长,然而却是后面所有章节的基础。
本课程讲师是世界最大度量咨询美国SPR(生产力研究所)授权的功能点讲师,也是中国《软件成本定额规范》(工信部和北京市标准的共同前身)编写组组长。
在实践与教学过程中,讲师结合NESMA的两级简化方法,发明了一种更快、成本更低的估算和度量方法,可以在2小时左右完成原来需要标准课程5天才能勉强理解的功能点并付诸实际使用。
本章节将学习基于功能点的计划,并学会使用简单的表格(既用于计划也用于跟踪),来量化地表达计划。
使用迭代开发+功能点度量来跟踪,可以有效防止虚假进度。
内在质量的持续跟踪,则可以防止在项目结束时发生质量问题而导致看似顺利的进程受阻。
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产生进度优先(甚至可以保证不会延期)、需求优先、质量优先等等不同的结果。
本课程讲师是中国现存所有标准的模板最初制作者,对模板理解、使用、改进都最具权威。
本内容会涉及到更深层的功能点成本应用,可用于甲乙方合作